跳到主要內容

約在哪?

對於「見網友」這黨事,有些人視為家常便飯,一週可以天天約不同人,甚至單日就能趕三、四攤。然而,撒下天羅地網,手上握有一大把「待約」名單的釣客們,究竟都和網友約在哪見面呢?

在萬萬種場所裡,大家會提議的不外乎就是:咖啡店、電影院、公園、夜店⋯⋯,或許你不會多想,但這些地點其實都隱藏了某種聯想性與情境模式。一般來說,你都是單獨赴約,對方也是,除非你們思想極度純潔、不染一絲塵埃,加上櫃子深鎖,成年後除了自己的身體外就沒碰過其他人類,那可能會找朋友作伴,不過這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首先,最不會出事的地點(濕身指數10%):麥當當、星啪客、餐廳、公園草皮(公廁不算)。之所以安全,是因為閒雜人等很多、明亮又開闊、方便閃人。吃一頓飯的時間快則半小時,長也頂多一個半,在這短短的相處中,你可以很迅速地觀察對方,概略了解這個人。從他的指甲縫有沒有卡垢、牙齒有沒有長年抽菸殘留的黃漬,到喝水有沒有翹小拇指、談到興奮話題時翻白眼的次數,就可以決定你們之後的行程。

幸運的人,就會往接下來的地方繼續約會;不過好事不會每次都發生在我們身上。當你眼睛還盯著對方在滔滔不絕高談闊論時,大腦正開啟全速運轉模式,思考各種脫身的理由:到廁所設鬧鐘假裝家裡來電?騙說和朋友約好要一起看電影?還是乾脆逃到車站買票來個外縣市半日遊?無論何者,這些你早已在腦中演練好的台詞,就等著對方開口:「接下來要做什麼?」那一刻馬上結束這一局。

第二種,既不危險又能試探水溫的場合(濕身指數30%):電影院、夜市。雖然同樣是公共場所,但電影院有太多機會讓你碰觸到對方,可能是拿爆米花時不小心手觸電,或者看恐怖片時故意抓對方的手臂裝害怕;如果對方不反對,也可以整部電影跟他十指交扣到散場燈亮,滿足你單身多年的空虛。而夜市裡的擁擠人潮,就是你們最好的貼身機會,擠得水洩不通便能趁火打劫、藉機驗身材,順勢搭個肩在別人眼裡一切合情合理,對方也不至於失禮到把你的手推開。

當然,選擇保險型的場合還是有它的風險存在。一場電影至少兩個小時起跳,有時候踩到雷還得熬過漫長的三小時,如果對方是你的菜,你也是他的菜,恭喜你!那會是場浪漫的幽會;但只要有一方無感,就可能釀成災難,例如當你盤算著要牽他的手時被狠狠甩開,又或者他不斷往你身上靠過來,用他濃醇香的體味薰陶你。夜市的話,除非你們都持續在進食,不然總會有很多空擋需要對話,但你可能看著他那未使用美圖修修的原始五官就已經飽了。

第三類,引人犯罪的場所(濕身指數60%):夜店、酒吧。即便一開始你的意圖只是喝酒純聊天,最後都有很高的機率演變成「撿屍」。燈光幽美、氣氛佳,再加上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酒精催化下的大腦可以讓人看到對方平時不會被發現的優點,沒錯!再差的你都可能看得上,只要有酒精幫忙。好消息是,昏暗的燈光與美酒也幫你加分了不少,如果你感覺到空氣中微妙的化學反應,對方深邃的雙眸不時對你投射銀河般閃耀的光芒,這時要做什麼事都不會有人阻止你們,也阻止不了。

要小心的是,對方可能有意圖把你灌醉帶出場,不然就是在你的杯子裡加一些五四三的東西,讓你對他的投懷送抱不要不要的,那你只能在彌留的狀態,祈禱小黃大哥拯救你,或者在他獸性大發之餘還有半點良心戴套套,幫你鬆鬆。這是高報酬高風險的選項,請確認你有十足的安全準備再嘗試。

最後,十之八九都會發生事情的地方(濕身指數99%):房間。尤其是自租套房、連假的學生宿舍、家人出遊的空屋⋯⋯等。牛頓的萬有引力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自然存在有吸引力,這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白話一點就是,距離越近越危險啦!何況房間裡有床!聊一聊就躺下去,睡一睡就抱在一起,抱在一起之後⋯⋯。因為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沒有一個例外。無論對方高矮胖瘦,當肉食性動物旁邊有活體時,就會啟動你的狩獵本能,神智很清楚,但身體很老實,更別說是對方自己撲上來了。所以,哪天網友邀請你去家中作客的話,我的建議是:記得先清乾凈。



【Murmur Time】

還有哪些沒有提到的見面地點是你曾經去過,出乎意料地發生了難忘的事?又有哪些是千萬別試的約會場所呢?快點留言跟大家分享吧!


留言

  1. 有過跟網友約在操場慢跑
    跑完後他問我要不要去他家沖澡
    然後就過夜了XD
    結論~操場也是個容易出事的地方哈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約在健身房不就更方便,直接在淋浴間解決 :目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Open Relationship 是有多open?

Open Relationship 一詞中文翻譯成「開放性關係」或「開放式關係」,是以當事人雙方都知曉並同意為前提,各自向外尋找性生活的伴侶關係。而沒有經過溝通、隱瞞另一半的單方面開放,就是「偷吃」、「出軌」,並不能與之劃為一類。雖然我們總是能用高尚的情操,來合理化複雜的性愛模式,但規則是人訂的,「只性不愛」、「性愛分離」的公式並非只適用於開放式關係,更多的例子則是發生在形成「伴侶關係」前的相處模式,即所謂的「固定性伴侶」,這種只建立於「性」的肌膚之親,究竟和我們所認知的Open Relationship有何不同? 首先,Open Relationship可以很明確界定身份為婚姻中的「配偶」或交往中的「情侶」;相對地,固定性伴侶雖有兩者間相似的往來互動,卻沒有實質上的情感約束,在英文中稱之為FWB(Friends with Benefits) 註1 ,白話一點就是「固砲」的意思—兩個人有經常的性行為,但不是情侶也不是愛人,你可以去找別人,我也可以找其他樂子;核心概念就是:不帶情感、沒有責任也毫無壓力。 現代社會之所以會發展出如此多元的相處關係,背後其實有跡可循 註2 。以下就從圈內普遍遇到的狀況來分析: 1. 性偏好相同的伴侶(same sexual position couple) 兩者都是攻或受所組成的伴侶關係,大多出現在已婚或交往中的情侶。因為愛對方勝過與其交配,渴望穩定關係遠大於情慾跟衝動;但生理需求仍無法從彼此獲得滿足時,便會傾向由外界進行補償,這種狀態又可能衍生出另一種「三人行」的性關係,可以一起玩或各自玩。 2. 年紀相差大(age-gap relationships) 社經地位不對等,例如:學生與社會人士、師生戀⋯⋯等等,其中一方已具備穩定財力及歷練,相較於年輕氣盛的另一方,嚮往刺激、多變的生活,在不同生活圈、不同思維方式下,與其掌控限制,最終淪為形同陌路,不如事先講好在可接受範圍內,發展成開放式關係。 3. 性生活不滿足(sexual dissatisfaction) 第二種年紀差距是反映在性慾望上,因較年長的一方性需求低落,或甚至無法發揮正常性能力,導致另一半欲求不滿,想要尋求年紀相仿或年少者來滿足生理需求;即便如此,此方對性冷感的另一半仍有愛,抑或僅存的責任與離不開的情感。如果談妥

【同志電影】那些人們 Those People (2015)

(註1) 片名:那些人們 原名:Those People 上映:2015 語言:英語 (美國) 片長:89分鐘 導演:Joey Kuhn 主演:Jonathan Gordon(左)、Jason Ralph(右) 官方網站: http://www.thosepeoplefilm.com/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3899516/?ref_=nv_sr_1 或許,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塞巴斯蒂安」,那個你深愛的摯友、你童年裡最親密的兄弟,那個你從來都不敢表態的心上人。 — 劇情介紹 — 這是部劇情簡單易懂,卻韻味無窮的同志電影,看完有種像是心裡的一塊石琴,被敲響後迴盪在腦中,久久揮之不去的感覺。故事主要圍繞著查理 (Jonathan Gordon 飾)與塞巴斯蒂安 (Jason Ralph飾)兩人之間,複雜矛盾的情感;除此之外,我想電影所要探討的,更多是關於男同志,從迷戀小時玩伴,到不斷摸索、反思成長,直至了解什麼是愛情的過程。 (註2) 電影中有大量的弦樂與鋼琴配樂,其中出現好幾次《彭贊斯的海盜》(The Pirates of Penzance)是塞巴斯蒂安 (Sebastian) 的父親介紹給他跟查理 (Charlie) 的一首歌劇,對塞巴斯蒂安而言,這首歌有兩個重要涵義:孩提時與父親的美好回憶,以及十五年來與查理的親密友情,也隱喻從未向彼此說清楚的內心感受。 (註3) 作為令全紐約唾棄的Blackworth家族法定繼承人,塞巴斯蒂安一直生活在看似富麗堂皇,卻早已支離破碎的家庭中。父親因轉移資金污名而入獄,母親出走,只剩四位好友Wyatt (左1,Chris Conroy 飾)、London (左2,Meghann Fahy 飾)、查理、Ursula (右2,Britt Lower 飾)相伴,在家過著醉生夢死、足不出戶的日子。 (註4) 就在查理生日當晚,因塞巴斯蒂安要求查理搬去跟他一起生活,查理則以陪他

國際不再恐同日主題曲【We Are One】

國際不再恐同日主題曲【We Are One】 (註1 ) 【We Are One】詞:小寒   曲:蔡健雅 (註2) 怎麼會不心冷    滿是紛爭的新聞 已是時候停損     卻以愛之名不斷產生 誰理睬誰忘懷    我們莫非衹能感慨 在腦海你明白    這不是愛 什麼才更殘忍    謊言或掩蓋傷痕 幾個道歉的吻    當沒發生過要你否認 說會改說關懷    我們總被溫柔收買 說拜拜站出來    給自己愛 We are one   We are all  獨特的你和我 宇宙這聯合國    我們是家人何來你我 看星月交輝不管誰是誰     每個生命都完美 用現在給未來多一些愛 (間奏) 我們生來平等    一個身一個靈魂 有自己的劇本    發光發熱全靠這體溫 不搖擺不徘徊    往明天的路並不窄 去主宰去編排    給自己愛 *We are one   We are all  獨特的你和我 宇宙這聯合國    我們是家人何來你我 看星月交輝不管誰是誰    每個生命都完美 用現在給未來多一些愛 repeat* We are one   We are all   給自己愛 We are one   We are all   給自己愛 We are one   We are all   We are one   We are all ⋯⋯⋯⋯⋯⋯⋯⋯⋯⋯⋯⋯⋯⋯⋯⋯⋯⋯⋯⋯⋯⋯⋯⋯⋯⋯⋯⋯⋯⋯⋯⋯⋯⋯⋯⋯⋯ 【We Are One】這首歌原本是2014年由蔡健雅、林憶蓮、張惠妹、那英四大天后合唱。2017年再度由蔡健雅擔任製作,邀請A-Lin、小S、蕭亞軒、楊丞琳加入,為「國際不再恐同日」獻聲(上圖蔡依林並未獻唱,應換成那英)。「國際不再恐同日」的由來是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刪除,正式宣布「同性戀不是病」,因此往後每年的5月17日便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 (註3) 在去年2016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來自全台各地的同志、主張修改民法的挺同團體、支持多元成家的藝人們,紛紛集結於凱達格蘭大道,站上「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